今天,是我成為中山大廈一份子,快要整一年的日子。在這難忘的三百多天里,從最初下車伊始的懵懂、陌生、茫然不知所措,到今天對工作得心應手的熟稔、從容、游刃有余。日月和汗水,見證了我的成長和蛻變;窗外的一草一木,也因朝夕相處的陪伴變得愈發(fā)親切。
還記得八月份的夏天,烈日當頭,驕陽似火的午后,刺目的陽光仿佛就要折射出我內心的焦躁和不寧;而今轉眼也到了冬天,窗外飛雪,屋內生霜,而我卻不畏懼這寒冬的刺骨風霜,在這讓我熟悉而溫暖的崗位上,每天我都在充實而忙碌中日漸化解了不適應的慌亂,內心篤定與充滿力量。大廳里的那幾盞紅燈籠照亮的不僅是冬日的清冷的夜幕,也照在我的心間,歸屬感帶來家的溫馨和慰藉。
冬日的夜幕降臨的格外的早,深夜十點下班的時候,抬眼去,天早已漆黑一片,樓上似乎卻還有辦公室的燈亮著,在這黢黑又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明亮,或許是總經理還在為棘手的業(yè)務忙碌,又或許是財務人員在進行報表的審核,總也是細碎卻又重要的忙也忙不完的事,這夜晚一點一滴的時間里的他們就像熬著明亮的煤油燈,疲憊又堅強,這些細碎、緊急、一波接著一波的操勞,這無數(shù)個晝夜的付出與投入,其中的艱辛與疲憊,自不必言說,而點亮前路的是作為中山大廈一員肩上的休戚與共的責任與使命。
快到年根,廈內的事務顯得繁忙又冗長,每個人都變成了旋轉的陀螺在飛速的運行著,在這高高的樓里維持著有條不紊的秩序,我想這里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忽視的辛苦和功勞。開軒觀圃,堂雪映柴門,寬敞富麗的中山大廈在這一刻又讓我覺得像一個小“家”,將乍然冒至此地的我包容又接納,帶著我一同經歷又共同成長。
中山大廈已有35年的歷史,這里的一磚一瓦卻仍锃光瓦亮,在這個新的時代依舊顯得歷久彌新,這里有著別處感受不到的風姿,每一處雕龍刻畫似乎都牽連著上個世紀的輝煌與這個世紀的沉穩(wěn),一縫一隙的背后都沉淀著每一代人的雙手所撫平過的印跡。
在這里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一群人存在著,上晚班時,每到九點多都是大家已結束一天的疲憊準備休息的時間,樓上似乎傳來悉悉索索的碗筷聲,那是剛剛排完管道可以稍作息的工程部同事們剛剛吃完飯的聲音,偶爾路過,依舊聽見他們在商討著接下來的施工計劃;“呼”的一聲,大廳旋轉門轉了起來,夾雜著一股凌冽的風,我知道他來了,頂著紅紅的眼圈,拖著沉重的步伐坐在了椅子上召開晚間的例會,例會結束,他也不去總臺開寬敞的客房休息,在辦公室湊合一宿只為明早的趕工,于是當我來上早班時,外面的太陽才剛剛露臉,在大廳看到的依舊是套著黑色羽絨服頂著紅紅的眼圈,沙啞著聲調一邊和我們問好一邊飛速走出大廳進行新一天工作的他。日常的生活里平時還有許多細小的事情,比如這里的電路有時也會遇到小問題,我們都要撥打工程部的電話前來查看和維修,事無巨細的瑣事都在麻煩著他們,每到傍晚黃昏日落時,大廳也開始變得昏暗,低頭摸索鍵盤編輯文檔時,突然發(fā)覺原本一閃一閃的燈帶突然恢復了正常,似乎所處之地又像白晝般敞亮,猛地,光明在低頭的一瞬,我知道他們來過了。
幾十年的光陰里,這里的人來來往往,至今依然留下的人愈發(fā)重要,這里有許許多多的部門,都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反哺著孕育著他們的這塊土地,他們刻下自己年輕時的氣盛,又奉獻著人到中年的堅持,外面的聲音太嘈雜,仿佛這里才是能沉淀下的凈土。何為美玉?人往往會反思或許自己并不是塊美玉,從而畏懼雕琢刻苦,偶然輕狂時又或許想是半塊美玉,便也愿為之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的揚起漫天風塵任歲月磨蹉。每當回顧這里的歷史,駐扎在這寸土寸金之地,仿佛在這里成長的年歲里也給我?guī)砹瞬煌娜松洑v與體會,成長的道路上便也要接受歲月的洗禮,水沒有島嶼和暗礁也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再長的路也能一步步的走。我也會偶爾想回頭看看,似乎凡事都有興衰,有的一蹶不振,有的屹立不倒,但在這里,我似乎學會了向前看、往前走,做好自己份內的義務與責任,堅定又踏實的邁出每一步,雖然也許會辛苦,但也是滾燙又熾熱的。
成長的道路上也并未為了趕路,而是為了感受路,和中山大廈一起成長的日子也正是我從孩子真正學習成長為一個大人的日子,我也認知到在這個碩大的宇宙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個渺小的存在,但我也清醒的珍重著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堅守在這里,總也會成為一個明媚又可愛的人,與之共同成長,每日醒來都迎接新的清晨,我們堅持的是我們自己,更加堅持的也是在這里所被賦予的“中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