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山大廈正式開業(yè)35周年,雖然我進入中山大廈工作只有5個月時間,但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深刻感受到中山大廈能從創(chuàng)建之初的一個小小營業(yè)部發(fā)展成為如今集賓館、餐飲、娛樂、商貿(mào)等業(yè)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yè),靠的是一代代中山人不斷傳承的“懷德、禮賢、創(chuàng)新、有為”企業(yè)文化。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很幸運在開業(yè)35周年這個歷史新起點上,我能和全體中山人共同參與到下一個35周年奮斗史中。
在我孩提時代,就在爺爺奶奶帶領下排隊買中山大廈的肉包和燒麥,那時沒想到以后竟然能進入中山大廈工作。2021年10月18日,我永遠記得這個日子,這是我在中山大廈工作的第一天,從此,我也成了中山人,成為這個集體中的一分子。
進入中山大廈后,我的工作崗位是總經(jīng)理辦公室秘書,非常感謝單位領導給予我的充分信任,把這么重要的崗位交給我,讓我能有在實踐中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初到大廈,對于日常工作我還比較陌生,尤其是秘書崗位需要對單位全局的工作了如指掌,并具備快速學習的能力,對于能否勝任這個崗位,當時的我還信心不足。就在這時,大廈的許多老前輩、老同志給予了我熱情的幫助和關心,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經(jīng)在大廈工作了超過三十年,具備豐富的經(jīng)驗和嫻熟的技能,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中山人“博愛”的正能量。在和他們的工作對接和日常交談中,他們總是如數(shù)家珍,當談到大廈35年發(fā)展歷程上的重要事件時,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豪和欣慰。當我了解大廈的歷史越深入,對于大廈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也就體會越深。大廈誕生于春潮涌動、萬物更新的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中山路200號商業(yè)設施和工廠廠房、居民住宅區(qū)交錯混雜,環(huán)境凌亂。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第一代中山人就靠著鐵腳板和簡陋的工具開始了征收拆遷的第一步,經(jīng)過了規(guī)劃選址、工程建設、內(nèi)部裝修等一系列艱苦工作,大廈在1987年的3月1日正式開業(yè),當時的我,只有2歲,但還記得當時的南京有兩座高樓,一座是金陵飯店,另一座就是中山大廈。
進入中山大廈,我每天都感覺到這個集體帶給我的滿滿正能量??偨?jīng)辦的同事在我進入部門的第一天,就和我說“有事一起上、有困難一起扛”,在去年年終歲末工作最繁重的那段時期,總經(jīng)辦的互幫互助、不分你我讓我感到能成為總經(jīng)辦的一員我很榮幸,能和全體中山人共同投入到未來新征程的創(chuàng)造中,更是讓我充滿了感恩。
小時候跟隨爺爺練習過毛筆字,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爺爺帶著我穿越南京的大街小巷,去看各位書法大家給商店和景區(qū)寫的題字。20多年前,爺爺指著珠江路的“中山大廈”四個字,告訴我:“這是大書法家武中奇先生寫的,你看寫的多有力,只有南京的著名商店和風景名勝區(qū)才能請到武老寫字?!?5年過去了,武老題寫的“中山大廈”四個大字依然在珠江路繁華街區(qū)的當口靜靜存在著,大廈肉包和燒麥的味道和我孩提時候吃過的口味一樣,任憑時代大潮如何變遷,中山大廈不變的是永遠真誠迎接各方來客,將最用心的態(tài)度和心思包裹在每一份食物和每一次客房服務中。
有你有我,還有“我們”,我們的名字是中山人。中山人,一起向未來。